作者:程思傳

(圖片來源:http://hkbookfair.hktdc.com/en/Media_PRPage.aspx?id=4018)
(圖片來源:http://hkbookfair.hktdc.com/en/Media_PRPage.aspx?id=4018)

照道理,書展應該是愛書人的地方,二者相吸。但是,套用在香港,情況好像有點不同。這一年,有人對書展愈見不滿,宣之於口,直接指罵,甚至有少數人擺明車馬「罷去」書展。有人甚至說,喜歡讀書的人,根本不會去書展,惹起了不少話題。

現在的香港是有點吊詭。我因工作而在場內逗留了五日,在很多人強烈不滿之下,人群依然接二連三,與過去相比,分別不大。結果,書展剛結束,貿發局推出新聞稿,公布多項有關書展數據,為這密集的七日作結。其中一項指出,今年的入場人次是歷年最高,高達一百零一萬人次。

眼見新聞稿引用貿發局副總裁的發言,為著人數屢創新高而高興,「香港書展已成為市民大眾每年夏季不容錯過的文化盛事。」終於明白為什麼書展的地位在很多讀書的人心中開始滑落。

七日有一百零一萬人次,平均每日超過十四萬的人次魚貫進入會場,爭相看書買書。的而且確,這是一個很華麗的數字。對於主辦單位,得著這一個成績,當然值得鼓舞,視為成功。但是,對於一個喜歡讀書,一心希望找書的讀者來說,書展顯然不是買書的理想地方。

讀書是一種很個人的活動,需要的是個人空間,以及寧謐的環境。同樣,選書也是。嘈雜的地方不是不能選書,只是相比起來,讀得費神之餘,也難於集中,很易分心,很難在短時間內翻讀,理解書本大義,從而選出合適的書。而且,正如副總裁所言,書展是一項盛事,盛事是講人氣的。結果,很多人抱著去盛事的心情,攜老帶幼,拉著行李箱,三五成群進入會場,途中一直嘻嘻哈哈,傾偈聲不斷。結果,真心想選書的人,恐怕落得焦頭爛額的下場。

除了人聲不斷,書展根本騰不出空間讓讀書人選書。由於寸土寸金,各參展單位為了在最少的空間放最多的書,攤位中的路窄得很,就連平日二樓書店的小巷也較為寬闊,幾乎每次只擠得下一人。既然只是單線而行,一個人若然停下來翻書,後面必然立刻停滯不前,所以,書展中的人總是移動,或是被人催逼,沒有空間讓人拿起書本,翻一翻,讀幾頁再考慮買不買書。

而且,為了銷量,放在當眼位置的大多是暢銷書籍。大熱書籍能夠同時霸佔了幾個攤位的空間,不是大熱的書相對被埋在書堆,又或被放在一個難以找尋的位置,讓讀者難以尋得心頭好。有時候,問在場的工作人員,換來都是一頭霧水的表情,或是一句:「對不起,這裡沒有。」

喜歡讀書的人買書,大多經過深思熟慮,不然就是家裡再大,也放不下所有書。書展既多人,又嘈雜,攤位又窄,怎樣看都不是一個選書的好地方。而且,雖說書展的書籍種類繁多,但可能找一本普通書籍,比在平時的書店更難。買書不喜歡隨隨便便地買,也不喜歡胡亂地在一片凌亂的空間購買,有時還是寧願多付一點錢(只是一點),待逛書店時才一一購入。

程思傳
生活,就是每日努力的寫字。經營網誌《偽文誌》(http://chingszechuen.blogspot.hk),在Facebook另有貼文的小地頭(https://www.facebook.com/chingszech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