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到
早陣子父親節,有教會配合時令,和一班少年談「天父與生父」題目。導師用主禱文的首句「我們在天上的父」作引,叫少年們比較一下天父和家中爸爸的分別。孩子想了一回,輪住答,「天父很有能力,爸爸無乜能力」、「天父很了解我,爸爸成日鬧我」、「天父好有愛,爸爸唔理我」……接下來十多個孩子,都是照本宣科般「褒天貶地」。道理上,這些少年沒有錯,神的確有能力、明白人又有愛,而他們的答案,亦多少反應他們和家人相處的困難。我身為一個旁觀者,我不禁要問,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答案,真的能夠叫少年們更愛神、更愛父親嗎?若他們的父親在場,聽到他們如此作答,會很傷心的。
我切身處地去想這個問題,思考天父和生父的分別,道理上我當然明白神的大能大愛,我也多體驗神恩,但生父就是生父,我想到多年來和他的生活點滴,雖然沒有很多溫馨感人的場面,但關心和照顧是實在的,也是獨一無二的,甚至,我會說,是天父也不能取代的。教會一直宣揚神的大慈大愛,這沒問題,但這種屬天的愛,和人間的親情,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比較。
教會宣揚神愛的時候,往往會將之和人間的愛相比,勝過親情、愛情、友情、手足情,甚至,會把人間的愛說成「假愛」。對於其他人的宗教熱情,教會也將之說為說為「迷惑」、「自利」。彷彿只有透過明白神的愛而產生的愛才是真愛。這是相當自以為是的想法,在下對此亦相當反感。雖然直接這樣說的人不多,但這種「上帝以外沒有真愛」的想法卻滲入基督徒的言語當中。我們會聽到人說「愛情不比愛上帝重要」、「愛家庭不愛上帝,就不是真正愛家庭」,類似的講法比比皆是,問題在哪?問題在,這種種不同的愛其實相行不悖,不用作出如此比較。
魯益斯(C.S. Lewis)名著《四種愛》提到友愛、親愛、情愛、大愛,並不互相排斥,當然,神是愛的源頭,我們從認識上帝去認識愛。但是,我們並不是只能從上帝(或教會)中認識愛。從人世間種種相遇,我們都習得愛,那些愛也是千真萬確的。我相信神造人的時候已經給予人去愛的能力,而我亦選擇相信人本質上是希望去愛的,即使是投放在人身上、在其他宗教上,這愛仍然有可能是真的。身為基督徒,我們不是要去否定其他形式、其他對象的愛,而是我們要去引導別人尋找世上各種愛的真正源頭。
—
陳到,傳道,衛道者腳底的沙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