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諾
「我住在大學宿舍,沒有父母督促,起不到床,於是不上學,上學期已逃了多少學也數不清!」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一年級生Chris坦言常曠課。同校理學院一年級的Jenny,也承認班上曠課情況嚴重。[1]
部分大學課堂設有點名制,如曠課超過一定數目便取消考試資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李天命博士(已退休)反對大學點名制。他認為講師講得好別人自然來聽,講得不好就該自我檢討。靠點名來逼大學生上課有甚麼意義?李博士的話不無道理。我看無論講師授課好不好,「逃學」不是大問題,自學才是最重要。
為甚麼自學是最重要?原因有五。一、遇著不濟的講師,你不會被他拖垮,學不到東西。二、縱使講師很棒,難免他仍會犯學術錯誤,你可以彌補他的不足。三、你懂的東西比人多,考慮得較全面,懂得問講師有深度的問題,為將來的推薦信鋪路。四、你經常龍體欠安,不能上課。五、你將來踏足社會,要自學很多東西才可以生存,不要指望別人教你。
那麼如何踏出自學的第一步?世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萬種人(It is more about who you know, than what you know.),歷萬種事。」毫無疑問,圖書館是自學的首個陣地。
從前有位朋友,主修應用數學,碩士畢業後才發覺自己的興趣是金融。於是他每天花八小時在圖書館打金融期刊(journals)釘,風雪不改。一年後,他毛遂自薦,由一位有名望的金融系教授測試他的水平。教授証實他比起金融本科生還棒,為他寫了推薦信到各大投資銀行去。他得償所願,在一家大行落了腳。
我在加拿大唸物理學士時,經常失眠,嚴重時甚至到天亮才能夠入睡。在學士課程的第三、四年,我差不多完全上不到中午12:30前的課。加拿大的大學沒有點名制,「逃學」不是大問題。當初同學以為我放棄(drop)了某些科目,但每逢到了測驗、考試日子,又會見到我的出現。久而久之,他們也習以為常。但我是如何應付測驗、考試?
「逃學」後我不是無所事事。我不聰明,但勝在人緣不差,同學肯主動借lecture notes給我影印。我從notes中知道講師教了甚麼後,立刻到圖書館找書自學。我又有耐性,經過一段時間後,慢慢摸清了自學的竅門。我把閱讀的心得寫成有自己風格的notes,又不斷修改,直到我相信我可以拿著這些notes去教同班同學為止。我就是靠這些自編 的 notes 應付測驗、考試。
我唸物理博士時,自學又成為我的救命草。且慢,博士生自學做研究不是理所當然嗎?最初論文導師給了我一些研究題目。但我自學做研究兩年後,仍搞不出甚麼名堂來。我不甘心拿不到博士學位,於是自告奮勇,向論文導師提出「三自計劃」:自己找研究題目,自己supervises自己。論文導師心胸廣濶,容許我這樣做,亦願意作出幫助。我花時間查閱、復審期刊的文章,看看有沒有被忽略的題目可作研究。再過兩年,我將研究成果寫成了九篇文章,並把它們發表在不同的權威期刊。雖然我的文章不是甚麼驚世著作,但18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引用它們,總算不枉此生。
說到自學能力,不得不提John Moffat。他是我的博士論文導師的博士論文導師[2] 。他原先是一位畫家,後來轉行到物理學。他是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首個沒有學士的博士畢業生。他的學士知識是從那裡來?圖書館也!他今天已八十有二,仍然在期刋發表文章。人們問他退休否?他答道:“I hate the word ‘retirement’. I don’t want to retire ever. Retire from what? Being alive and being creative?”
大學生可以不上學,但必需懂得自學。「逃學」後多到圖書館練功,少在Starbucks Coffee掃smart phone,必畢生受用。
—
[1] 〈大學生懶散 曠課及遲到視等閒〉: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40225/bkn-20140225203616082-0225_00822_001.html
[2] John Moffat:http://alumni.uwaterloo.ca/alumni/e-newsletter/2010/oct/einstein.html
—
施諾
《令人噴飯的謝飯》作者,半生人做過五生人的事:物理學家(1992 – 1998)、人壽保險代理(1999 – 2004)、作家(2011 – 2013)、大學講師 (2001 – 現在)、投機公司 (2000 – 現在)。雖然不能取得卓越成就 ,總算多姿多采地活過。只要一息尚存,繼續反思信仰、人生。盼後半生仍然有學習、進步、驚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