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牧師

作為長子的我,共有三妹一弟,五兄弟姊妹都已經成家,而下一代亦自然陸續出現。我們家的出生率與政府的人口趨勢很是配合,父母從前生下了我們五兄弟姊妹,但我們五對夫婦合共只有七位小朋友,出生率低得很,人口老化明顯至極。雖然下一代不算多,但一家人走在一起時也有十九人,而且我們大致每周都回父母家吃飯,再加上節期性活動的時候,一家人總是熱熱鬧鬧的。

在各種家人聚頭的活動裡,其中一項常叫大家有點頭痛的,就是生日會了!其實我們五兄弟姊妹已不會聚在一起搞生日會,但父母壽宴當然是要舉行,還要認認真真的,還有就是七位小朋友的了。按理七位小朋友應該要舉七次生日會的,但由於大家都不想太過破費,亦不希望辦得太頻密,所以我們一直盡量將日子接近的兩三位聯合一起來辦。

兒子在過去幾年都跟大他三天的堂姊與小他兩天的表弟一起辦生日會,今年我們也決定了如常舉辦。誰知道當我們將這消息告訴兒子時,他道:「我唔想同佢地一齊呀!我要有自己一個既生日Party!」我夫婦倆頓時感到失措,好端端的怎會鬧彆扭?於是我問道:「點解你要自己搞Party呢?我地不嬲都係一齊搞喎!」他答道:「我要同Felix、家晴、Chloe、婷婷(他們是兒子的一班朋友仔)佢地一齊,我要自己搞比佢地呀!」我心想:依家我幫你搞生日會,乜突然變左你主場話事?

有人告訴我,小朋友到了五歲至七歲期間是進入了Party Time的時期,這不是指成年人會舉辦的那種派對,而是指小朋友確認自己的友伴,想跟他們一起共度重要的日子,所以兒子要有自己的生日派對正是說明了他進入了Party Time的階段。

由於生日會是三家人一起舉辦的,好歹也要問一問弟妹的想法,唯有告訴大家我們打算多請幾位小朋友及家長來生日會。當太太在WhatsApp群組裡跟大家提出這事之後,弟婦即回答道:「我都會請幾個阿囡(她與兒子同年)既好朋友,可能都係約8個大5個細的!」看到弟婦的回覆,我心裡暗笑:「原來大家都有同樣既壓力,咁就安樂囉!」

兒童成長的歷程其實反映他們如何由自己原生家庭逐步接觸到外在的大世界,最初在他們的世界裡最重要的是父母,與及父母安排下認識的友伴。後來,隨著年紀與生活圈子漸大,親戚、教會、學校,乃至其他社群的重要他人都慢慢擴闊,他亦會有自己所選擇的同儕友伴而非依賴父母的安排。這次生日會告訴了我們,他心目中的某些友伴對他來說是重要的,所以在特別的日子裡希望他們能跟自己一起分享喜悅。

學到甚麼?六歲的生日Party已經這樣,到有一天他辦婚禮的話,都是不要多口干涉好一點,這是他的主場呢!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