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牧師

自小最怕寫文章,尤其對某些有老師事忙沒空出題的嫌疑文章更為懼怕,其中以〈我的志願〉就叫自己最為頭痛。每逢我要寫這一類文章時,總是東拉西扯地廢話一大堆,總之就只盼填夠字數就算了。人大了之後,有時又會覺得早點考慮清楚自己的方向,從而好好準備與安排也是好的。若然自己年輕時有認真籌劃過自我生涯的發展(我沒有打算植入廣告推銷自己的新書的),或許跟如今有點不同,亦相信做得比現在得心應手。

話說上月某個晚上,自己忽然興起問兒子:「你大個仔想做乜野?」兒子不假思索就答道:「我大個仔想去做戲!」我本來以為他的答案九成會是警察、醫生、老師之類,怎料到他竟然想「做戲」,唯有追問道:「點解你會想做戲?你想做乜野戲?扮乜野角色?」(很心急,連環三問)兒子反而好整以暇地回應我:「唔係咁呀!其實呢,我想話比你知,我想好似鼠王姨姨咁叫人地點樣做戲之嘛!」「呢尐唔係叫做戲,係叫做導演,導演係指導演員做戲既嗰個人呢!」「咪一樣囉!都係做戲啦!」

話說兒子口中的「鼠王姨姨」是我夫婦倆認識多年的同學,任職電視台導演,常有機會來我家作客,所以跟兒子很是熟稔。兒子跟她老友我當然知道,不過真想不到他跟姨姨的相處造就了他想「做戲」的志願,所以老生常談的近朱者赤、孟母三遷實在有其道理。兒子現在只有五歲多,他對世界的認識有限,所謂「我的志願」更是對他遙遠,他能考慮的就只有憑他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人與事作基礎而已。

結束了上述對話大約兩周後,某日回家看見兒子其中一份習作就是「我的志願」,於是我又要問他說:「仔大個想做乜野?」這次兒子答我:「我想做牧師。」「點解?」「好似你咁樣囉!」「吓?你諗清楚之後先做呢份功課啦!」

回想自己聽到兒子衝口而出要做牧師那刻,其實心裡有點反應不來,心想:「為甚麼他會有這想法?我真係咁有影響力?定係佢只因缺乏對世界認識而隨便答?」很多人都會為下一代能克紹箕求而欣喜,若我兒子成長後真有此決定的話,我也會樂意見到。然而,他如今這樣告訴我的話,很有可能只是因為自己也是他成長的楷模人物(Role Model),所以才有要當牧師的想法而已。

過了數天,功課還是要交的,結果又是媽媽展示能耐的時候,因她為兒子進行了一次特別遊戲時間(這是遊戲治療的一種,普羅大眾隨時可學可用的),兒子心底所想的志願就在這時間出來了。答案知道之後,其實又是按他對世界有限的認識而來,他的志願是甚麼?就是要當一名消防員呢!

20130921_184446
鍾牧師兒子模仿消防員的照片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