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菡萏
我喜歡讀書,尤其讀閒書。讀書的習慣,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那一年,因為一次作文貼堂,老師鼓勵說書看愈多舞文弄墨的能力會愈好,於是從此以後勤力看課外書,目的當然不在書而在貼堂、老師的讚美和同學艷羨的目光。不論開始時的目的是否正確,書多看了事實是會讓人慢慢愛起書來。
剛開始看書時,主要是從學校的圖書館借,而且看來有點囫圇吞棗,就只想把圖書館裡所有的書通通看完。後來升上中學,看書的範圍就更廣泛了。原因是那時家搬到一家公眾圖書館隔壁,而家對面還有一家很有格調的基督教書室。所以那時天天下課做完功課後,大多時間不是往圖書館鑽,就是在書室裡打書釘,看閒書的精神真是比上課還用功。
我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的一段日子,我看完台灣出版的一套中外名人傳記、一套中國古典小說,以及一套翻譯的外國古典名著。這三套書加起來應該有差不多二百多本,不過說實在的,我現在卻連隨便一本的內容都記不起了。其實那時候,我是不只喜歡看書,而是喜歡任何有文字的東西。所以我也看漫畫、看報紙、雜誌等。曾經瘋狂到上廁所或泡浴都帶著一些有文字的東西,不看不舒服。印象中,試過看小說看到在浴缸裡睡著了,半夜被冷水凍醒才知覺自己原來在水中央。也有一段時間沉醉於追讀小說,有時為了盡快看到故事結局,可以是整天整夜不眠不休賴在床上狂啃,甚至半夜鑽在被窩裡點著電筒看書,生怕母親半夜醒來發現房中有光而捱罵,甚是刺激。
雖然這些都是少年讀書的趣事,不過我現在仍然喜歡讀書,也是少年至今仍然維持的唯一興趣。這個興趣,其實帶來不少好處。一來書看多看廣了,總感覺自己肚皮裡的文章墨水不少,除了自我感覺良好,也頗能增加自信,起碼當有人拋書包時會感到自己也差不到哪裡去。另外,每在百無聊賴或獨自一人的時候,隨便一本書,便能消磨時間,排解寂寞,也能增添見識。當然,書看多了,舞文弄墨的能力也真好像高了。如果書寫是一對伴侶,那書看多了,自然也會想以手寫我心吧?
其實,喜歡讀書的人,除了講究書的內容,還有其他觸及旁類的考究,例如,書本的紙張、設計、編印的版本,甚至夾在書裡的書籤、藏書卷和作者簽名等。如果看的是外文翻譯書,找尋自己接受的翻譯版本,也是讀書的樂趣之一。好像我喜歡的白先勇和陳之藩,我就分別收藏了他們的限量版全集,這兩套書純為收藏,不為閱讀,所以絕對不會翻動,生怕弄髒或留下折痕。白先勇的一套,更在香港獲作者親筆簽名和拍照留念,十分珍貴。
(作者珍藏的白先勇全集,更有白先勇親筆簽名。)
另外,我也迷張愛玲(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樣),家中就有一套早年台灣皇冠(香港)為她出版的全集,我就很愛這套書,原因是每一本書的大小剛合袋裝,而封頁設計都是溫柔婉約的小花圖案,且圖案下泛起以草書書寫的張愛玲三字,整個設計拿著舒服,看著就很幽雅脫俗。近年,同一出版社也有重新印發這一套書,不過我並沒有收購,原因就壞在那設計。新的一套書雖然也以各式花朵作封頁,但是整個觀感就是俗艷不可方物,書本拿在手上感覺像是情色讀物多於經典大家作品。
(上:舊版,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下:張愛玲典藏新版;)
其實讀書的樂趣真不少,如果喜歡讀書,讀書可以帶來一片海闊天空。我看書的習慣是因為一個讚美而起,今天很多父母喜歡培養子女各式各樣的興趣,不知有多少會持之以恆的鼓勵子女看書呢?又有多少本身有讀書的習慣呢?
—
菡萏
菡萏,荷花別稱,希望人如其名,出污泥不染,思維與生活少習俗氣。深閨(即現代宅女)、獨身、喜特立獨行、日讀書、夜看電視,偶與教會唱反調,朋友眼中不易相處討好的女人。
Leave a Reply